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患者人工通氣策略的探討
原作者: 黎毅敏 陳思蓓 徐遠達 劉曉青 文章來源: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3年6期 發布日期:2003-06-18
目的:探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(SARS)患者應用有創通氣治療過程中的策略。
方法:12例重癥SARS患者,男8例,女4例,年齡(31~75)歲。常規治療和無創通氣失敗后,經鼻氣管插管進行有創人工通氣,采用壓力控制通氣模式,通氣過程中予以鎮靜。監測通氣前后和充分鎮靜后的生命體征和血氣分析,氧合功能的變化,對通氣過程中的并發癥和患者的轉歸進行分析。
結果:(1)12例患者均高熱,10例患者的WBC總數在正常范圍,僅1例高于正常。合并其他臟器損害9例。(2)應用模式為壓力調節+呼氣末正壓,起始PCV的壓力為(17.2±2.9)cmH2O,PEEP的壓力為(9.8±3.5)cmH2O,平均通氣時間為(14.7±11.2)天。(3)靜脈應用咪唑安定或異丙酚充分鎮靜后可使患者的呼吸頻率下降,氧合指數升高,避免了因吸氮等引起的SpO2的下降。通氣前有1例出現氣胸,通氣過程中1例出現雙側氣胸并縱隔氣腫。(4)全部患者均接受了皮質激素治療,劑量240-500mg/d。(5)8例患者成功撤離人工通氣并拔除人工通氣,4例死亡。
結論:有創人工通氣在重癥SARS患者中應用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。應選擇壓力控制通氣模式和合適的呼氣末水平;通氣過程中必須強調充分鎮靜,可有效改善氧合,避免操作導致的低氧過程。適時應用激素并避免過早降低PEEP。